一般较刚性的支护结构,如挡土桩、连续墙加内支撑体系,其位移较小,可控制在30mm之内,对于土钉支护,地质条件较好,且采用超前支护、预应力锚杆等加强措施后可控制较小位移外,一般会大于30mm。
基坑支护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,具有很多的功能。不同的支护结构适应于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,因此,要根据具体问题,具体分析,从而选择经济适用的支护结构
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
基坑类型选择时,需同时考虑地下水的处理方式,即采用何种方式来控制地下水,是基坑工程设计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尤其是在砂土及粉土层中,当地下水埋藏较浅,水量丰富,有时在下部含水层中还埋藏有承压水层时,成为影响基坑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基坑设计时,尚应进行基坑渗流稳定性的验算,这也是地下水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应防止流砂、流土、管涌以及承压水层对基坑底的突涌等影响。
基坑支护的常见形式有:
排桩支护,桩撑、桩锚、排桩悬臂:排桩支护通常由支护桩、支撑(或土层锚杆)及防渗帷幕等组成。排桩可根据施工情况为悬臂式支护结构、拉锚式支护结构、内撑式支护结构和锚杆式支护结构。
基坑支护施工方法
1.边坡开挖:
采用反铲挖土机,预留2030cm人工修坡,开挖深度在土钉孔位下50cm,开挖宽度保证10m以上,以确保土钉成孔机械钻机的工作面。土方开挖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分层开挖深度按作业顺序施工,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土钉及喷混凝土地以前,不得进行下一层土方的开挖。
2.边坡修整:
采用人工清理,为确保喷射混凝土面层的平整,此工序必须挂线定位。对于土层含水量较大的边坡,可在支护面层背部插入长度为400600mm,直径不小于40mm的水平排水管包滤网,其外端伸出支护面层,间距为2m,以便将喷混凝土面层后的积水排走。
3.定位放线:
按设计图纸由测量人员用8长30cm的钢筋放出每一个土钉的位置。
基坑支护工程